1. 劳务派遣的核心定义是什么?
劳务派遣(又称人力派遣)指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,将其派遣至用工单位工作,由用工单位支付服务费用的一种用工形式。其本质是劳动关系与用工关系分离:派遣单位是法律意义上的用人单位,承担支付工资、缴纳社保等义务;用工单位则负责实际管理劳动者,提供工作岗位和劳动条件。
典型场景:企业临时需要大量客服人员,通过劳务派遣公司快速调配人员,避免直接招聘的繁琐流程。
2. 劳务派遣的适用岗位有哪些限制?
根据《劳务派遣暂行规定》,劳务派遣仅适用于临时性、辅助性、替代性岗位:
临时性:存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;
辅助性:非主营业务岗位,需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并公示;
替代性:因员工脱产学习、休假等无法工作的岗位。
违规风险:若企业超范围使用派遣工(如将核心岗位外包),可能面临劳动行政部门警告或罚款。
3. 劳务派遣用工比例如何控制?
用工单位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%(用工总量=劳动合同制员工数+派遣员工数)。
过渡期政策:2025年新规实施后,超比例企业有3年过渡期(2025-2027年)逐步消化,期间不得新增派遣用工。
数据参考: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,全国劳务派遣岗位减少78万个,用工比例下降12.6个百分点。
4. 劳务派遣的税务处理规则有哪些?
增值税:
一般纳税人:可选择一般计税(税率6%)或简易计税(差额征税,征收率5%)。差额征税时,扣除项仅限支付给员工的工资、福利、社保及公积金,且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。
小规模纳税人:按3%征收率简易计税,或选择差额征税(征收率5%)。
企业所得税:
直接支付给派遣公司的费用作为劳务费扣除;
直接支付给员工的费用作为工资薪金或福利费扣除,并计入工资薪金总额基数(用于计算职工教育经费、工会经费等扣除限额)。
研发费用加计扣除:派遣至研发岗位的员工费用可纳入加计扣除范围。
5. 劳务派遣员工的社保由谁缴纳?
派遣单位是法定社保缴纳主体,需在用工单位所在地为劳动者参保。若未设立分支机构,可由用工单位代缴。
案例警示:浙江杭州某企业因未为派遣员工缴纳社保,被追缴18万元欠费并罚款,同时需支付员工经济补偿。
6. 劳务派遣中工伤责任如何划分?
工伤认定:由派遣单位申请,用工单位协助提供事故证明材料。
责任承担:派遣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,但可与用工单位约定补偿办法。
关键点:若用工单位未提供安全劳动条件导致工伤,需与派遣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。
7. 劳务派遣合同的关键条款有哪些?
根据《劳务派遣暂行规定》,协议必须明确:
派遣岗位名称、性质、期限;
劳动报酬、社保费支付方式;
工作时间、休息休假安排;
工伤、生育或患病期间的待遇;
经济补偿金支付标准;
劳务派遣服务费标准。
风险提示:未约定上述条款可能导致合同无效,引发劳动纠纷。
8. 劳务派遣纠纷如何解决?
协商:三方直接沟通,快速解决争议;
调解:通过企业调解委员会或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介入;
仲裁: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裁决(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);
诉讼:对仲裁结果不服的,可向法院提起诉讼。
被告确定原则:若争议涉及派遣单位未支付报酬,以派遣单位为被告;若因执行任务造成他人损害,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可能为共同被告。
9. 劳务派遣员工能否转正?
连续工作满2年的派遣员工可申请转为用工单位正式员工,企业不得无故拒绝。
地方实践:云南元谋县2024年数据显示,78名派遣员工通过考核转为正式编制,月平均工资提升15%。
10. 劳务派遣行业的未来趋势如何?
监管趋严:2025年新规实施后,不合规派遣单位将被淘汰,行业集中度提升;
权益保障升级:社保覆盖全面化、同工同酬落实、转正通道畅通;
企业应对策略:优化用工结构(如转聘正式员工、业务外包)、提前规划社保成本、关注地方细则(如上海允许非全日制用工免缴社保)。
